名校考研择生,特别看重第一学历(大学),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高校专业那些事⭐
今天,咱们也来聊聊这个第一学历问题。
虽然英雄不问出路 但是会问你是不是名校毕业。。。
第一学历的问题,不单单是考研。而是贯穿人生的整个过程。。。
比如考研,考博,就业,升职。。。职称,,甚至你评院士。。别人都会注意你的第一学历。。
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 什么是第一学历,用人单位眼中的第一学历,有何区别。
- 重视这个有何道理?
- 实际研究生招生,用人单位录用有没有规则,潜规则。。
- 如何面对,怎么提前应对。。。
第一学历是什么?
第一、第二学历的区分原为***经济时代的产物
以前(***经济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称之为第一学历;
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其它继续教育形式则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负责,颁发的学历则称为第二学历,
第二学历指的是这种非脱产学习形式获取的学历。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是同一层次的二种类型的学历。
现在大家眼中的第一学历,就是你获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层次。
分为:中专,自考,成教,网络教育 ,大专,本科。
这里面分为几个层次:
- 非全日制学历:自考 成教,网络教育,这个地位最低因为这个是非全日制,
- 中专
- 大专
- 三本地位最低
- 二本
- 一本地位高
- 211/985最高。其中这里面也分清华北大地位最高,华东五校次之。。
- 现在叫世界一流建设大学A,世界一流建设大学B,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只要你有上面说的经历。那就是你的第一学历。
比如你是自考考了大学研究生。,你的第一学历仍然是非全日制的自考
你三本考研进了清华北大,你的第一学历是三本。
你本科毕业直接读研,你第一学历是研究生。
如果你本科毕业,工作后后读了研究生。你第一学历还是本科。
用人单位眼中的第一学历。
上面说了那么多废话,其实用人单位不一定都去了解,也不想知道。
用人单位就看你是不是211/985,你本科是不是211/985,如果不是。
那不好意思,回去等通知吧。
研究生招生规则。
有规则的地方就有潜规则。
潜规则就是名校看见本科阶段不是211,或者其他非全日制的就要歧视你,收拾你。复试故意让***蛋。
不但非211受歧视,其实就是211考名校也被歧视。。
其实清华不单单是性别歧视,他也院校歧视。。虽然北邮已经很厉害了。。
现在考名校,最大的困难不是初试 而是怎么过复试,初试可以凭努力,复试基本就看自己本科毕业院校牌子了。。
考清华北大研究生,基本上非211本科基本为0。而前些年,三本考入北大清华研究生都常见,现在三本考985难度都很大了。。
看看本科毕业成为的出院士,看是211/985多,还是普通院校多。
也有很多非211啊。
怎么应对,有没有那些第一学历不咋样的牛人:
中专,专科,自考,非211,这位哈工大牛人都占了。
高会军(1***6.1- )男,1***6年1月10日生,汉族,黑龙江省集贤县人
1991.09—1995.07 陕西第一工业学校 机械制造专业 中专(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95.07—1998.09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 本科;
1998.09—2001.03 沈阳工业大学 电机与电气专业 硕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理学院院长,哈工大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哈工大校人事处副处长
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IEEE Fellow。 2018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
应对方法,本科能211/985 ,绝不非211,绝不让步。当然专业不能太垃圾。
或者学历尽量高。。。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师生的成长和发展。针对大家关心的第一学历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学历问题常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招聘,二是研究生复试。前者是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所以往往表现得很直白,有第一学历要求直接就提出来,第一学历不好的同学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而后者因为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往往表现的更含蓄,尽管考生可以通过笔试获得复试的机会,但最后结果却常常会有明显的第一学历偏好。虽然两种情况略有不同,但本质都是“学历歧视”,其出发点都是对非名校毕业生整体培养质量的不信任。
作为负责招聘工作的人事工作者,我们曾经对这种“学历不信任”进行过简单的统计研究,从上百个留校工作的高校教师来看,第一学历对高校教师后面的发展影响并不是很大,相反,最后学历,即博士毕业学校对他们的影响更明显一些。但是,这种调查只是单纯的一个样本***集,其科学依据不是很充足,而且,统计的高校教师都是博士毕业,最后学历和第一学历之间距离比较远,也就是说,即便是第一学历一般的人,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赶超的。所以,我们也倾向性地认为,在招聘中不应该将第一学历作为限制条件。
但是,把这个结论放到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显然就不太适合了。由于研究生培养期一般是3年,比较短(相对教师职业发展来说),因此研究生要更快进入角色取得成绩,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专业基础。这也是导师面试最看重的一点。研究生考试,尤其是复试,就是为了反映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特别是专业基础的扎实情况。而专业基础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和试题,更取决于各类实践、实习、实验、竞赛,甚至是老师的一堂精彩的专业前沿讲座。这些方面正是名校和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所在。简单来比,一个从大三开始进实验室的人和一个从未进过实验室的人比,一个在国家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人和一个从未参加竞赛的人比,孰强孰弱,导师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因此,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把第一学历作为一个隐性条件来考虑是有道理的。
前几天我们去学院调研,也和学院老师交流了研究生考试的一些情况。很多老师感慨,现在的研究生考试有不合理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按初试分数来确定复试人选(可能有的学校政策不一样),结果进入复试的一大半是非211高校的,反倒是很多211高校的被挤出去了。虽然这也是公平的体现,不过复试的时候就明显发现,很大一部分非211高校考生,从大三开始复习考研,很多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等都是马马虎虎混过去的,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开设,一些专业常识甚至都没听说过。用一些老师的话来说:有的考生连面试官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最终复试结果很可能出现10个考生,其中3个211考生均录取,另外7个非211考生只录取2个,给人一种“歧视”的感觉。但其实,“歧视”的不是学历,而是你的专业素质。
因此,我做一个最诚恳的建议:不要去责怪社会上这样那样的歧视,要想不被歧视,只有摘掉自己身上那个被歧视的标签。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不管你来自什么学校,只要你能展现出足够强大的专业素质,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能运用自如,都可以征服导师们,因为导师们要的并不是你们的名,而是你们的实。
谢谢邀请!考研择校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你有没实力报考这所名校,因为考研与高考不同,是一个人默默无闻的战斗,不知道有多少人报考、不知道有多少高人报考,所以报考前要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切莫慕名跟风,一味向往名校而高估了自己。其次,名校也并不可怕,名校的学霸级学生早就向往海外留学、再次点的优秀学生己被保研(高达40%),剩下与你并驾考研的人可能实力不如你。
至于名校钟意985及211考生,这也无可厚非,如你足够优秀,我相信导师会录取你的。
我儿双非院校(2000年才专升本高校),今年报考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初试专业第一。复试面试时,导师要求我儿用英语回答专业问题,我儿对答如流,最终复试92.25分成功上岸。
因此,我建议2020年考研学生报考前评估下自己的实力,确定目标院校,坚持不懈地努力,充分了解目标院校的信息。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虽然说现在国家一直在强调公平,但在考研复试过程中,因为成绩是根据导师主观评定出来的,不完全公平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无法去改变这种现象,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我们能够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与这种不公抗衡
只要你足够优秀,我相信肯定会有导师要你的
加油💪
古代的人喜欢近亲结婚,现在国家不允许,为什么呢?
谢谢邀请。
我们在看大戏的时候总能看到表哥爱表妹,表妹嫁表哥的桥段,但是这样的所谓亲上加亲,近亲结婚,是非常不好的。古代人不懂这些科学问题或者认知没有今人那么严谨,所以古代人的思想认识原因导致有近亲结婚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近亲结婚对下一代能产生怎么样的危害,自古以来古人们还是有认识的,早在周朝时期就制定过近亲不结婚,甚至同姓不结婚的法律。
事实上,别说普通人有近亲结婚的问题,就算是古代皇帝也有近亲结婚的问题。清朝的皇太极、顺治和康熙都有近亲结婚的情况。古代普通人也如此,比如苏东坡、旅游、沈复等等。我国古人有近亲结婚的问题,外国的也一样,比如达尔文、艾伦坡、罗斯福,甚至是爱因斯坦,还有***等等,都有近亲结婚的事情。尤其是达尔文,作为一个著名生物学家,他以近亲结婚的事实向全世界全面展示近亲结婚所生孩子基因缺陷所导致的不正常现象。
所以,现代人以法律手段控制人们近亲结婚的行为是非常正确的做法,因为我们现代人已经全面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所以从古代人近亲结婚风俗到现在明令禁止,这是人类对自身缺陷认识的深入。
因为近亲结婚生的孩子很有可能会不健康,新生儿畸形,脑瘫的概率会比较大,如果家族有遗传病的话,新生儿患上遗传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到了现在就不允许近亲结婚了,而古代的时候封建观念比较重,再加上古代医疗卫生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新生儿夭折的几率比较大,所以也就看不来近亲结婚的弊端。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越是地位高的家庭越喜欢近亲结婚,因为古代在封建思想的作用下,他们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家的人互相结婚,才能保留住自己家族的家产,不管后来谁做了家族继承人,反正都是他们自己人。在古代这样的思想并不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思想。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是这样的,林黛玉其实是贾宝玉的表妹,同样薛宝钗和贾宝玉也有血缘关系,可见在古代近亲结婚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不仅仅普通老百姓是这样,就连皇氏以也是这样认为的,吕雉曾经就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自己的儿子,这样一来他们的辈分全部都乱了,但是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对他们的行为真的是很不理解。
其实近亲结婚有两个弊端一个是道德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新生儿健康问题,近亲结婚的新生儿的确是不太健康,新生儿夭折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但是古代的医疗卫生水平很落后,所以新生儿夭折是很正常的现象,就算是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不健康甚至还夭折了,古人也不会想到是近亲结婚的缘故,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这样做,也没有人提出近亲结婚生的孩子会不健康的观念,所以这个传统直到现在才改了过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学生看重出身的国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学生看重出身的国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