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区房政策?
新加坡的学区房
和小一入学政策息息相关
新加坡小一的注册入学政策相当的复杂,分为1,2A(1),2A(2),2B,2C,2Cs,3这几个阶段。越往前的阶段报名越具有优先权。第1阶段和第2阶段开放给新加坡人和PR,外国人只能在第3阶段报名。
对于第一次帮孩子报名的新移民朋友来说,既不是校友成员,也不是学校老师的子女,没有子女就读在同一个小学,2B前面的阶段通常是没份的。少部分有心的家长提前几年做了义工,在2B阶段(学校义工,基层领袖义工)可以报名,大部分家长还是要等到2C阶段(按照家庭地址就近入学)这时候才有机会报名。而热门的名校到了2B阶段很多就要抽签,到了2C阶段所有热门学校都要抽签。
按照教育部的解释,2B和2C抽签的顺序和两个因素相关:第一,孩子的身份;第二,家庭住址和学校的距离。
但是小一报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新加坡本地的出生率虽然逐年下降,从十几年前每年约5万个新生儿,降到现在的每年不到4万新生儿。但是随着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本地家长削尖脑袋想方设法的把孩子送进名小,残酷的学额争夺战这几年越演越烈。
去年底政府响应呼声改变了小一入学政策,每所小学必须保留40个学额,平均分配给2B和2C阶段。也就是说,至少会有20个学额保留给居住在学校1公里之内的孩子们。这对于大多数依赖2C阶段报名的新移民朋友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今年和以往不同的是,教育部首次对家庭住址靠近学校而优先入学的小孩,首次做出居住期的规定,7月2日起,必须在他们报名时所在的住址至少住满30个月。这就是所谓的学区房啊!
新加坡的名小分散在各个区域,具体锁定哪所学校更有胜算,还需要看附近住宅的密集程度,还有附近居民的平均年龄。
新加坡是如何保障孩子幼儿园接送安全的?
到了户外,新加坡幼儿园是如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呢?
对此,我们采访了几名幼教老师,向她们询问了新加坡幼儿园的通常应对措施。
首先孩子们参加任何户外活动,老师们都会提前写信,告知家长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然后需要家长签字同意。
学校选择纸质通知,一是让家长知道学校安排,二来也可以责权分明,签字的纸质通知具有法律效应,从根本解决了可能存在的纠纷问题。
其次,在外出活动时,幼儿园会让家长参与进来。
比较活泼调皮的孩子的家长会被邀请,由其亲自照料自己孩子,老师也能因此腾出更多心思放在其他孩子身上。
每次参加户外活动,幼儿园都会按照一定的配比分配老师。
一般孩子的年龄越小,安排的老师越多。以四岁孩子为例,每20个孩子就会安排4个正式教员。加上助理教员和随行家长,相当于30个孩子能有至少6名成人照顾,大大提高安全性。
同时随行的时候,老师也会随身携带急救包。出现意外摔倒的时候,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理。
除了户外活动,平时幼儿园也很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尤其是在接送孩子的时候。
幼儿园的门不止一道,平时上课时就关上。放学家长接孩子时,则需要按电子门门铃,内部开门外面才能进来。
里面还有一道小门,是为了防止孩子跑出去,也只有老师和小朋友可以进这道门,接送人也不行。确认对方的身份无误后,才能接走孩子,而这一切都有监控摄像头看着。摄像头会拍下孩子和接送人的照片并发到父母的邮箱,这样父母也能及时知道孩子的情况。
如果家长委托其他人来接孩子,则需要提前发信给学校,告知相貌、IC、联系方式等。这样也避免了谁都可以接走孩子,或是接错孩子事件的发生。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地保护了新加坡儿童的安全。
虽然新加坡很安全,幼儿教育也重重把关,但是,作为父母还是要看紧孩子,保护他们的人生安全。因为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会先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加坡幼儿留学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加坡幼儿留学政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