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官宣开学后确诊2例境外输入病例,3月30日能正常开学吗?
江苏今天被人民日报点名了,不知会对江苏的决策有无影响?
昨天江苏刚刚公布开学时间,3月30日起错峰开学,不多久就传出江苏有两名境外输入性病例确诊。其中苏州市报告泰国输入病例1例,宿迁市报告英国输入病例1例。
这两例境外病例肯定会给江苏的开学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人民日报的“不跟风,别抢跑”的评论更会对江苏后期决策有一定影响。
我不认为江苏在做出3月30日开学决定时有跟风因素,这两例输入性病例是公布开学时间后发生的,这样的情况在贵州等其他省份也发生了。
输入性病例的出现,即使隔离得很好,仍然会让学生开学的风险增大,学校的防控压力也大大增加。
但是现在国外疫情越来越严重,境外输入性病例也越来越多,难道我们要等境外疫情也得到控制再开学吗?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以我的看法,我国真的应该限制国外人员回国了,虽然看似不近人情,但让他们影响国内十四亿人民,这可不是好选择。
对于江苏,开学时间已经公布,现在废除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我认为在高三、初三开学后,其他年级的开学时间会有所延后。只有期待前期开学平稳了。
3月21日19点多,江苏省发布开学通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至2020年3月30日起分批次、错峰开学。高三、初三年级学生3月30日开学,中小学其他年级做好4月7日开学准备,高校以4月13日为起点做好开学工作。
江苏省在发布开学通知的第2天,就确诊了2例境外输入病例,给开学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长也很担心孩子的上学安全。3月30日能正常开学吗?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点名了江苏等多地开学的情况,明确表示,学校的开学要因地制宜,考虑周详有预案,不跟风、别抢跑,开学不仅有序,还要有层次,找准时机还得踩准节奏,疫情尚未绝迹,我们仍需努力。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虽然没有批评江苏省的开学时间问题,是对当前疫情和开学时间的客观分析,但江苏省教育厅或许能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内容中体会到什么,江苏省教育厅的开学时间有可能会进行调整。
正如云南省一样,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开学通知后,也出现了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云南省教育厅再发通知,对全省的开学时间作了调整。这是切切实实把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担当精神。
个人估计,江苏省的开学时间可能会进行调整,原则上第一批开学的时间不变,对于达到条件的地区,高三、初三学生在3月30日开学,没有达到开学条件的学校将暂停开学。其他年级的开学时间可能也会作出相应调整,具体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通知为准。
如果说江苏省开学像是一个靴子落地,那江苏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就像是另一个靴子落地。对于江苏这样的东部经济强省来说,境外输入病例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这些境外输入病例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
如果是想郭某鹏一样的出现,那江苏省的开学恐怕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推迟。当江苏省显然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再现。从国内境外输入疫情出现后,江苏省就采取了最严厉的防控措施,派出医疗队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入境口岸,对目的地为江苏的旅客直接专车接回隔离。
我们可以看看昨天这两例,一个人从上海入境,直接由私家车接回家居家隔离。出现症状后由120转运至医院隔离。全程除朋友和家人外无其他密切接触者。另一个从广州入境,并从广州飞回南京,入关后直接被接到隔离点隔离观察。这两例产生的密切接触者都不多,且均已隔离观察。
可以看到,这两个病例在进入江苏后基本上没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行程也是完全透明的,疫情都在可控范围。因此,这两个病例应该不会对江苏的开学造成影响。只要疫情后面不出现新的变化,江苏省就能稳稳地掌握目前的局面,开学,自然也在掌握之中。
昨天中午还写了一个关于江苏开学时间的问答,我个人认为江苏是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 流动人员频繁,开学时间会考虑到境外疫情因素,开学时间不宜过急。
昨天下午有 网友私信交流,江苏省已官宣开学时间,具体开学时间是这样的: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自2020年3月30日起分批次、错峰开学。其中高三年级、初三年级3月30日开学。中小学(中职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其他学段、年级做好4月7日开学准备。
具体开学工作经各设区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高校以4月13日为开学起始时间做好开学准备,具体开学时间经批准后由学校发布。
开学时间公布之后,也引起家长们的强烈反响,反对在疫情没有完全结束前开学,反对幼儿园开学居然比高校还要早,还有的反映小学低龄儿童防护意识比较差,确定能保证孩子一天带着口罩上课?教师能监管到位?如果学校有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
今天上午江苏卫健委发布的数据,3月21日,江苏省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其中苏州市报告1例,(泰国输入),宿迁市报告1例(英国输入)。目前密切接触者均已隔离观察。
出现这种情况,和贵州、云南情况雷同,宣布开学时间之后,又发生境外输入病例,贵州开学时间没有变化。云南省开学做了一些调整:高三达到开学要求的23日开学,达不到要求的,暂缓开学。其他学、年级开学时间另行通知,(之前通知是3月30日开学)。
我建议江苏省也要参考云南省的做法,根据 疫情具体情况而定,疫情出现变化,开学时间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大家说,这样可以吗?
13岁泰拳少年在擂台被活活打死,怎么看待泰国泰拳选手低龄化现象?
泰拳是泰国的国技,来源于700年前从战场流传下来的格斗技巧。
作为一项以力量与敏捷著称的运动,泰拳主要运用人体的双拳、双腿、双肘、双膝,作为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拳发腿、使膝用肘发力流畅顺达,力量展现极为充沛,攻击力猛锐,素有最强搏击术之称,也被称为“八条腿的运动”。
在中国城市运动人群中,因泰拳对身体锻炼的非常全面,且雕塑形体的能力颇佳,受到很多演艺界人士和白领的钟爱。
因此,在普通人的印象里泰拳应该是这样的!
最好是这样的!
但您知道吗?在泰拳的故乡,有一群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孩子,他们带着拳套,在没有任何护具保护的条件下,为了微薄的收入,搏杀在拳台上,用自己稚嫩的生命,赌一个虚幻的未来。
作为泰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功成名就的泰拳选手,每年可以获得上千万元的收入。明星效应和利益的驱动,吸引着大量低龄的拳手涌上拳台。
据统计,泰国低于15岁的未成年拳手有30万人,这一数字在2009年时为2万人,短短十年间翻了十几倍。
拼命击倒对手,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获取胜利后的报酬,成了绝大多数少年拳手生活的中心。
可能你在泰国,问一个少年泰拳选手为何要打泰拳,他们的回答会极其直接,“有钱拿!”
正是可以获得收入,让很多少年拳手从五岁起,就在拳台上搏命,来养家糊口。
随着,少年拳赛的普及,泰国最贫穷的地区,也成了诞生泰拳冠军最多的地方。甚至,培养低龄拳手参赛,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据《纽约时报》报道,泰国农村家庭靠务农,每月平均收入在6300泰铢,约合人民币1328元。
相比之下,刚刚登上拳台的小拳手,一场胜利就能够带来1900到19000泰铢,约合人民币400到4000元不等的收入。这不仅能够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甚至能将家庭带入中产阶级。
由于,未成年泰拳选手间的对决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比赛非常受赌博庄家的欢迎。
作为泰国除彩票外,唯一合法的赌博渠道。曼谷拳赛中,赌客下注金额相当于数百万人民币。
但在偏远的农村,拳赛的赞助商却和赌博庄家勾连,将少年泰拳比赛变成了赌博黑市,每晚都会有数万美元的输赢。
更可悲的是,少年拳手的家人、亲属,乃至全村的人,都会在孩子身上下数万泰铢的赌注。
所以,拳台对于这些少年拳手来说,绝不是一场磨炼,一个检验训练成果的地方。而是战场,是维系着家庭,乃至全村希望的赌局。
如果获胜还好,一旦失败,也就意味着整个村子都会倾家荡产,会让少年拳手在全村面前抬不起头来。
因此,他们会用稚嫩的身体拼死搏杀,直到耗尽最后一点力量。
而在泰国的《泰拳竞技法》中规定:“15岁以下儿童可以参加比赛,但不能享受正式运动员待遇。”
这意味着,少年拳手如果在比赛中受伤甚至死亡,只能由所在家庭自己善后,得不到任何额外的补偿。
2018年11月10号,泰国13岁少年阿努察,在一场拳赛中,被对手五次重击头部,最终颅脑内大出血身亡。
从八岁就开始打泰拳的他,生前已经参加过174场比赛。此前,他所获得的所有收入,都用来养家糊口。
倒在拳台上的阿努察
在阿努察葬礼上,养育他长大的叔叔表示:“这是一场意外,我不会对任何人或者组织提出诉讼。但比赛中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获胜,才能赚到足够的钱来交学费。”
这就是很多泰国人家长的观念,在他们眼中,孩子为了生计从事泰拳运动,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因此,当阿努察去世后,泰国立法议会开始讨论,“除自愿以外,严禁15岁以下儿童参加泰拳正式比赛,并出于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护等因素的考虑,严禁12岁以下儿童参加泰拳比赛”。
没想到,这个试图保护少年拳手的动议,不但招致泰拳界、拳赛赞助商的反对,甚至千千万万个和阿努查一样的少年拳手及其家人也集体反对。
因为,对于这些不满15岁的少年而言,打拳几乎是他们唯一可以为贫穷家庭换来微薄收入的途径。
究竟让不让少年拳手站上拳台,已经脱离了体育的范畴,成了泰国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曼谷低龄留学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曼谷低龄留学政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