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帮助哪5个人出国留学?
胡适帮助了徐志摩、郭沫若、闻一多、钱钟书和杨绛这五位学者出国留学。胡适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学者,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在上世纪20年代曾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与这五位学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胡适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国内外的学者联系,帮助这五位学者获得了资助,出国留学并深造自己的学术能力,这为他们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新时代怎样评价胡适?
不可否认,胡适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火焰,照亮了旧中国在文化运动的前方。
但是胡适骨子里小资产阶级的成分很重,尤其在国外的留学,更是加重了胡适资产阶级的气息。因此,他和陈独秀、李大钊渐行渐远。最后,随着国民党到了台湾,终老一生。
与胡适同名的四大才子?
民国四大才子指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四人都是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对民国的中国文学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
郁达夫,精通日、英、徳、法和马来西亚五种语言,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是一位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邵洵美,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
戴望舒,现代诗派的“诗坛首领”。
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
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愿意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并汲取外来的文化与知识。
如何看待胡适的一生?
胡适是保持中国知识人格的一个典型代表,尽管不同政治态度或不同角度就此的认识并不一致。胡适一生力图公允而心平气和地讨论中国的问题,他的这种坚持与努力并不显得成功而被枪炮与争吵甚至谩骂所淹没。这并不是胡适的失败,而是整个近现代之中国命运,并非是一段理想的田园诗所使然,怪不得胡适或其它老朽的斯文气息。但这决定了胡适的政治及社会努力大都十分尴尬与失算,并且被人讥讽。
胡适在文学批评上,在史学研究上,在文化构建上都很有成就,就是在政治与社会方面,他没能战胜宿命。胡适在文学批评中往往站在超凡世外的角度,对左右两方面都下吝指教。这也遭来了对他的许多观念上的杯葛与对他人格的批判。软弱、西化与随波逐流成为他的基本色调,这种被化妆的形象实则是一种误会。其实,胡适较为地道的中国传统人格与民族文化立场,很少得到公允而充分的肯定。
胡适可谓是五四前北大知识人群的中坚人物,他所继承的文化传统没有被揉搓成一团废纸,然后被讥笑与唾弃所裹挟,而是被充分消化以后的西方化与中国化的智慧之结晶。胡适的风格比独秀先生更完善与冷俊,比辜鸿铭更开放与普及,比蔡元培更工整与理学化,比那些游起江湖而不拘一格的文人秀才更加符合时代对知识分子的需求,于是,胡适必然成为中美政府及学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胡适对于中国近现代传承知识文化,引进理工思想及方法等方面都是功不可没的,不应以政治好恶而草率的否定这个斯文人,尽管他在同时代民族的命运问题上建树不多。
像我们这个历史漫长而黑暗岁月同样漫长的世界,胡适们是太少了而不是相反。我们尽管可以把许多作出重大社会贡献的人看成民族的烈士,但也不能在面对黑暗与野蛮同样令人憎恶的世道面前,羞辱像胡适这样的眼镜文雅人。中国需要力量,同样需要秀才,不然,我们就只能在无知觉中被变成群盲与恶徒。的确,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信教的都能被当作神圣不可犯的群体,更何况像胡适这样传播知识与知识人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胡适 留学日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胡适 留学日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