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送别的前身?
1、《送别》的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这是因为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2、《送别》的故事: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送别《》的前身是《梦见家和母亲》
1851年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作为一首带有伤感色彩的歌曲流传开来。
后来,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在新潟县立女子高中任职的犬童球溪填上了日文歌词,便成了《旅愁》这首歌,后《旅愁》于1907年(明治40年)被选入了《中等教育歌唱集》,在日本流传至今。
1905年至1911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作成了在中国传颂至今的《送别》一歌。
你们大学毕业多少岁呀?考研成功又多少岁了?
谢谢邀请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因为偏科,没有考上心目中的大学,只能上一个大专,因为我自己不想复读了,我想快一点接触到英语!能完整的学习英语!到了大专以后,完全出乎了我得意料!很少有学习的,都是谈恋爱打球的!我是19上的大专,读了三年,考上专生本了,又读了两年!本科毕业24岁了!农村出来的孩子,读书本来就比较迟!考研,考研之路太难!考上了,笔试过了,面试没过,也就参加工作了!正式工作也就是25岁!
我在去年大学毕业,是21岁,其实我读的是大专!
研究生我并没有去读,因为我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虽然现在不在学校,但是每天都会去阅读,也会去钻研一些东西。
不要被学历困住自己,我认为我们应该享受自己内心的自由。
我是去年七月份毕业,到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工作刚好九个月了。打算今年回学校,继续深造。工作半年多,从一无所知到了解人情世故,从好高骛远到脚踏实地,从天真到务实。半年一点一滴彷佛过得好久了,又彷佛一切都是发生在昨天。在现实中,有时候正义和法规都是要排在经济效益后面,明明不合格,老板一句话想想办法,就把一切法律法规都打倒了。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出差到一个口腔诊所 检测该诊所的辐射机器,老板为了节约材料,建出来的墙 压根没能把射线挡住,操作医生是一个实习生,对这方面也不了解,很认真的检查完一个病人又一个病人。因为涉及到业务合作,我也只能建议操作医师,每次启动机器时,尽量远离该操作区域。从那回来后,我心莫名其妙的痛。但感觉很无奈。后面决定继续回学校深造,提升自己,尽可能的把这方面知识普及给大家。
总之,一切事尽可能和自己的兴趣联系起来,这样你才不会觉得累和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新潟大学留学申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新潟大学留学申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