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类人才的认定条件?
1、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的国内高校毕业生或在国(境)外高校全日制学习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学历、学位须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证通过)的留学回国人员(不含在职进修人员)(其中,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年龄应在30周岁以下),毕业2年内在我市纳税的各类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就业且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在宁自主创业,缴纳企业职工社会保险。
2、取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的国内高校毕业生或在国(境)外高校全日制学习并取得学士学位、学历(学历、学位须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证通过)的留学回国人员(不含在职进修人员)(年龄应在25周岁以下),毕业2年内在我市纳税的各类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就业且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在宁自主创业,缴纳企业职工社会保险。
3、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获得者;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各类人才(其中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技师职业资格获得者年龄应在30周岁以下,初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工职业资格获得者年龄应该25周岁以
浙江大学的学号是几位数?
是10位数。
学历代号+两位年级+三位当事人在本类别里面的真正学号+四位学院或者专业代码。
3开头的是全日制的本科生,博士是1开头的,硕士是2开头的。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号(近华池北路)。
之江校区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51号。
西溪校区地址: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长三角南京、杭州等地,高温模式还要持续多久?怎么这么热?
长三角南京、杭州等地,高温模式还要持续多久?怎么这么热?
据中央气象台近日发布的预报显示,从8月17日-20日,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持续高温的态势仍然保护稳定,特别是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温度依然在37摄氏度以上,局地地区甚至突破了40摄氏度,像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杭州等城市继续发布高温预警,可见这种“高温烘烤”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在持续上演。现在早已过了立秋,在8月22日即将迎来“处暑“节气,按理说气温应该持续下降才是,为何长三角地区的高温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呢?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地区气温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原因分别是纬度、地势、地形、气压、降雨。从纬度来看,在其它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低,太阳入射角就越小,地表单位面积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温度相应就越高,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北回归线以北,过了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入射角变大,地表接收太阳辐射逐渐减小,不过由于地球表面海洋、植被以及大气层的“保温作用”,直至“处暑”甚至“白露”节气,地表接收太阳辐射与释放能量的差值才会变为负值,在气温表现上我们就看到了降温的滞后效应。
从地势来看,一般情况下,在纬度相同时,地势越高,气温就越低,主要原因在于在地势高的地点,受到来自地表红外辐射的影响就越低,也就是大气层的“温室”作用相较于平原地区不甚明显。
从地形来看,小型的盆地之内,由于周围地势较高,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来自外界的暖湿或者冷气流,致使空气对流不明显,气象条件一般比较稳定,在夏季易出现长期高温少雨模式,比如我国的吐鲁番盆地。而对于大型的盆地来说,其内部如果有大型的可流通过或者有较大型的湖泊,那么盆地内部的空气湿度就较大,可以形成盆地内部的区域性大气环流,有利于降雨的产生,气温相对就会偏低一些,比如我国的四川盆地。
从气压来看,在同一高度的大气层,如果一个大气涡旋的中心气压高于周围区域,则这个涡旋就是高压区,反之就是低压区。由于在大气层中,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当高处的空气下降时,空气所受的压力会不断增大,温度同时升高,空气中的水汽就不易凝结,因此高压区所控制的地区不利于形成云雨,天气晴朗干燥。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根据副热带高压区的范围、规模以及强度的不同,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区域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从降雨来看,由于水分的蒸发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一个地区如果经常有降雨出现,那么在同纬度、同地形条件下,与其它不常下雨的地区相比,温度就会偏低一些,比如我国的海南省和台湾省,虽然纬度较低,但由于经常受到降雨以及台风的影响,所以平均温度特别是夏季往往要比江南的很多地区要低。
我国的长三角地区地势平坦、海拔很低,距离海洋也较近,按理说降雨应该不少,从往年的平均降雨量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结论,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即进入漫长的“梅雨”季节。不过,这一区域在梅雨季结束以后,会因为副热带高压的波动,在7-9月份,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高温和降雨年际变化。如果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而且比较稳定地控制这一区域,那么就会给这一区域带来持续的高温天气。
从今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实际来看,从7月初较长时间控制在华南地区之后明显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地区,到7月末的时候又有轻微的向南回落,到目前其主要控制区域停留在了长江下游即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在长期处于下沉热空气影响的状况下,这些区域大气层的气象状态比较稳定,空气对流不明显,降雨量稀少,温度持续走高,像南京、杭州、合肥、南昌等城市连续10多天的最高温度都超过了37摄氏度。而之前高温少雨的华南地区,由于目前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南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顺着“气压差线”挺进陆地,在这一区域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降雨,高温模式有所缓解,日最高温度已经普遍低于长三角地区。
结合历年来的气象数据,在8月底之后,随着副高强度的减弱和回退、西太平洋地区这一时间台风生成频率的增加,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长江下游和华南北部区域的温度就会逐渐下降,届时持续的高温模式即会结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余杭博士留学专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杭博士留学专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